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倡议书

导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向学会会员和全国所有从事规划工作的同行发出如下倡议。


本文字数:1590字

阅读时间:5分钟

 


反思新冠肺炎带来的挑战,面向建设健康、安全、可持续的美好人居环境,我们向学会会员和全国所有从事规划工作的同行发出如下倡议:


 坚定信仰信念,实现疫情防控和规划工作双胜利


汇聚规划科技服务队伍共度危机、共谋发展,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本职工作中,让规划知识有效服务城乡人居环境高品质发展,服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决战脱贫攻坚,让规划科技在人居环境改善和空间规划工作中创造新价值。


弘扬科学精神,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首位


相信科学,遵循规律,珍爱生命。更好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致力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空间规划和城乡建设中坚守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底线。倡导公平原则,充分考虑疾病患者、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地方掉队,建设健康的城市、安全的城市。


加强学术研究,提高城乡人居环境韧性


关注现实需求,体悟真实生活,建立整体思维。夯实生态文明的知识基础,深入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空间、人与社会的关系。将经济增长、行业发展、项目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框架内。


聚焦空间领域,充分发挥空间规划设计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方面的积极作用,优化城乡社区空间结构。科学分析各种应急状态下特定措施与设施的空间需求,为提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提供空间支撑。


科学编制规划,引领新时代国土空间绿色发展


创新规划理念,强化健康安全和绿色发展意识,强化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强化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总体目标,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统筹配置各类城乡生产生活要素。


改进规划内容与方法,倡导面向实施的规划编制。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安全风险评价常态化工作机制。应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对国土空间和人居环境演化进行即时感知、综合监测、动态模拟与预测,有效支撑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按照人的活动规律配置各类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公共活动空间、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形成社区生活的良好环境,为突发事件时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强化公共医疗体系专项规划、城乡安全防灾规划,建立健全适应全面小康需求的医疗卫生、体育健身、休闲康养标准体系,疫情控制、应急救助、防灾避灾空间与设施体系,以及交通物流与市政设施保障系统。加快补齐乡村医疗卫生和其它公共服务短板,创新城乡双向流动和循环机制,增强城乡共同承载、应对和化解各类自然与社会经济风险的能力。


强化规划管理,大力促进城乡高质量转型发展


改变以增长为单一目标的规划思维,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统筹增量与存量空间。改变重物质空间生产、轻生活空间营造的惯性,以公平为导向,以高品质生活为核心,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改变僵化的用地与设施供给模式,以人民满意度为导向,增加保障性住房、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高品质生活空间供给,让所有人共同感受到美好城乡生活的品质和温度。


发挥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引导、督促相关部门编制公共卫生、安全防灾规划,强化安全、生态与公共利益的底线控制,避免和杜绝绿化、教育、活动等公共空间及卫生防护、安全救灾等公共设施被占用、挪用。通过城市体检和规划年度评估,监测公共卫生、安全防灾与其它社会发展领域的协调发展。


推动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的一体化,平战结合、预案演练。建立健全适应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社区规划师制度,积极推进社区共同缔造,夯实社区治理的空间基础。


着力规划科普,提高全民族科技素质与人文素养


创新规划科普的内容和形式,倡导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充分利用互联网、全媒体的技术优势,把规划科普与民众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公众理解规划,提高公众参与规划的能力,培养公众维护规划权威、遵守规划的意识。


我们希望,全体学会会员和全国所有从事规划工作的同行们,坚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光荣传统,聚焦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寻找真方案,为建设更加健康、美好的明天,行动起来!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团结信任 创新争先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中国科协向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倡议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发挥规划力量,共筑安全防线——北京城市规划学会致全体责任规划师的倡议书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分区接诊、集中诊治——一个减少冠状病毒扩散的规划建议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